第(1/3)页 参选女子们离得远,对于考场上的详细情形并不能听清,苏瑾指尖无意识地摸索着裙摆的暗纹,脑海中项目组分析还在持续刷新,像极了过往项目答辩时的数据汇总。 苏瑾过滤着重要的信息。 【高大人刚才看了一眼沙漏,似乎对于长篇大论没有耐心!】 【刚才第五组的一个女孩行礼的时候手抖了抖,被扣分了!】 【王公公对第七组女子的发式多看了两眼,虽然没有表态,但之前温柔型的女子都被他关注过,苏总等会儿保持仪态温婉,语速放缓些更稳妥。】 公关舆情分析大师小陈侧重点在人物上面,主要研究评委。 【王公公偏好温柔型女子,他旁边的李大人很注重言辞逻辑。】 【咱们前面还有三组,现在第十一组正在进行节用之道的答辩,提到了成本核算……】 此时第十一组的参选人员考核结束,这组的五个姑娘正在循规蹈矩的迈步下台。 【苏总,咱们第十六组这个位置不错,既避开了开头标准严格的风险,又不会拖到最后审美疲劳。安排分组的人应该是个跟苏家有关系的内行!刚才沈玉贞在第五组就有些逊色了,开局就甩王炸要先声夺人,如果不是关系硬,结果未必会好!】 【这排序看起来没有问题,那位白玉兰姑娘在第八组,技术流通常都在这个位置。】 老王:【不必过度解读排序问题,大型公开选拔,分组通常采用混合随机再适当调整,避免出现相同地域或者相同背景扎堆。大家多分析评委微表情和偏好,尤其是摸清主要评委王公公的习性,助力苏总中期发力。】 苏瑾默不作声整合信息,再次看向评委席上,老王的分析跟她判断差不多,她经历过的商业博弈远比这种选拔复杂,评委的偏好本质上与客户需求别无二致,关键在于精准拿捏直击核心。 关于考官喜好背景等信息很快同步到苏瑾的脑海里。 【主考官高大人,织造府五品管事,出身寒微,重实务,厌华而不实。偏好思路清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。】 【左侧李大人,出身地方小吏,圆滑谨慎,重视规矩和上下尊卑,不喜欢过于尖锐的言论。】 【右侧王大人账房出身,对数字和细节敏感,欣赏条理分明,有成本意识的回答。】 【主考官张大人,织造府副总管,偏好沉稳大气引经据典,厌恶轻浮卖弄。】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