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权贵子弟本就不差这一个课程评价,大多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来的,见有“寒门”的限制,便纷纷散去。 如果不是看到岳清寒在虎视眈眈地看场子,这些权贵子弟早就闹起来了,这也是方宁将自己的二弟子派在现场的主要原因。 剩下的数百名寒门子弟,都是冲着老夫子的评价来的,一个个摩拳擦掌,认真应对初选。 柳承宗负责考核诗文功底,陈默检查书法作品,岳清寒则核对身份信息,三人分工明确,忙而不乱。 经过一整天的筛选,十名学子从人群中脱颖而出,进入了方宁的最终面试。 面试没有考复杂的诗文知识,方宁只问了三个问题。 “如果让你整理一份杂乱的草稿,你会从何入手?” “若几人合作,你更擅长指挥还是配合?” “遇到不懂的问题,你会如何解决?” 一番问答下来,方宁最终留下了三人。一个叫林文彬,心思缜密,擅长梳理条理。 一个叫苏晓棠,字迹娟秀,做事耐心细致。 还有一个叫赵岩,头脑灵活,遇到问题总能想出办法。 “从今天起,你们就是我的助手,咱们分工合作。” 方宁把三人带到桌前,铺开一张白纸,上面画着他连夜设计的“流水线”流程图。 “林文彬,你负责第一步,把老夫子的草稿按讲课顺序分类,圈出核心知识点,剔除重复内容。苏晓棠,你接林文彬的活儿,把整理好的内容用工整的字迹抄录下来。赵岩,你最后把关,核对引文出处,给教案添加小标题,标注重点难点,方便学子阅读。” 第(3/3)页